于丹简介40字左右(相声演员于丹 个人资料) - 长篇鬼故事 - 鬼故事网(guigushi.cc)

长篇鬼故事 - 于丹简介40字左右(相声演员于丹 个人资料)

2023-10-05 12:40:52 阅读 :

  • 相声演员于丹 个人资料
  • 于丹是怎么走下神坛的
  • 因《百家讲坛》而火的于丹,曾享誉海内外,为何被北大学子赶下台

相声演员于丹 个人资料

于丹,男,汉族,1982年生人,政治学博士,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创始人之一,天津哈哈笑艺术团成员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于丹,从小就在相声的熏陶下长大。中学时,和几个同学用相声段子说笑,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后来于丹考入了南开大学,和几个同学无意中听到天津师范大学相声社团的演出,脑子里蹦出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南开大学没有自己的相声社团?没想到过了几天,同伴高路风风火火地跑来,说相声社团已经批下来了,咱们准备活动吧。

于丹这时才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就这样,2002年,南开国乐相声社成立了。成立初期,国乐相声社总共6个人,运行得很艰难。有的时候一年只有两个成员毕业时还坚持留在协会中。

扩展资料

成长经历

2004年-2005年间,茶馆相声复兴,艺人郭德纲的德云社在北京叫响,相声火了,这把火也蔓延到了南开校园里。两年的惨淡经营,大浪淘沙,让国乐相声社历练出了一批爱相声、能吃苦、会表演的“老兵”。领导的关怀和同学的支持都让于丹心里暖洋洋的。

相声天分极高的新生裘英俊入社,于丹从此开始了和他的搭伙。裘英俊的活泼机灵,加上于丹的稳重老成,在同学圈中立刻“炸了锅”,成了国乐相声社固定“攒底”的一对儿。从那时开始,于丹也获得了去茶馆演出的机会。

在“国乐”的发展中,于丹认识到校园相声因为受众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所以段子一定要有时代感,紧跟时代,包袱皮儿要厚。相声协会的剧本一部分改编于传统相声,在里面加上大学生活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内容,使得同学们们易于接受。

一部分就是把传统相声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段子,像2002年创作的相声《恋爱趣闻》;还有一部分就是原创,如马畅2004年创作的《替考》、《新电影对联》。

其中沙健编的《创业进行时》讲大学生创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蒲文斌创作的《我是爱南开的》受到了学生的空前欢迎,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很快成了学校的十佳社团。

2006年,于丹和裘英俊、高路、李鹏几个同伴正式拜姜宝林先生为师。拜师于丹坦言:“和师父多学点本事,也是想更好地培养国乐相声社的新生,我们常想,毕业以后国乐相声社怎么办,还得重视它的传承工作。

”随着“新校园相声”热的兴起,“国乐”参加了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和《青年大世界》节目的拍摄, 并与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台合作,组织了多次曲艺进校园活动,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于丹是怎么走下神坛的

于丹走下神坛的原因如下:

1、于丹语言犀利,伤害别人,有一些得理不饶人。

于丹表面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但是于丹在很多问题上却去伤害别人,而且还经常把事情搞大,所以使得于丹在民众心里的形象越来越差。

2、于丹过于追求利益,变得狂妄,失去了本心。

过于追求利益,使得自己只想着之主名利,根本不想其他的道德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崇拜自己,这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大师的资格。

3、于丹耍大牌,做不到知行合一。

于丹觉得酒店配不上自己的档次,半夜给翻译打电话让她投诉。三天换了三个房间,直到住进最好的套房仍不满意。翻译每晚只睡两个小时,对于丹的随从诉苦,随从告诉她,当年出书,这个女人把中华书局上下200人折腾够呛。

4、于丹的知识有硬伤。

2007年,于丹在央视讲解《邯郸记》时,随口把陕州说成陕西,立即有网友指出:陕州不是陕西,陕州是三门峡的古地名。

等她2008年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各大媒体和专家都看不下去了。学者周孝正怒怼:“漏洞百出,一分钟一个硬伤。” 《北京晚报》批评:“巧言令色,鲜矣仁。”就连曾经同台的易中天,也批评于丹把谋生放在第一位,是被市场耽误的知识分子。

5、于丹审美欠缺。

在北大讲授昆曲艺术的讲座上,请来的都是昆曲艺术界的泰斗。而在主持人邀请于丹这个昆曲艺术的门外汉发表感言时,于丹穿着超短裙黑丝袜,蹬着十几厘米的细高跟上台了。北大学子纷纷让她“滚出去”,说她不配和台上的昆曲大师们站在一起。可见北大学子的判断力还是很高的。

因《百家讲坛》而火的于丹,曾享誉海内外,为何被北大学子赶下台

2001年7月,央视科教频道开播了一个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栏目选材广泛,涉及文化、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其中,较多涉及中国历史和文化。该栏目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百家讲坛》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它也带火了一批人,曾经被誉为“国学大师”的于丹就是其中之一。

于丹拥有多个身份,先后担纲《在共和国史册上》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等。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于丹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海内外的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了之后,于丹在国内外举行了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了广泛好评,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文化的热潮。她趁热打铁,频繁参加节目和活动,曝光量急增,为她带来了不少收益。另外,她还出版了一些书籍,被翻译成30种文字在各国发行。民众争相购买,掀起了一股“于丹热”,甚至让于丹登上了“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然而,于丹现在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还曾被北大的学子给轰下台,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啊,大众购买于丹的书阅读后发现,她的书与其他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有些读者还发现,书中有部分内容竟然是直接摘录的其他书籍里的话。她的书,根本无法让读者有全新的领悟,也开拓不了见解。或许是红了之后,让于丹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沉迷在了利益中。一些研究《论语》的学者,对她的见解也提出了质疑。

另外,还有人爆料于丹在伦敦出席活动时当街撒泼,还称她为人傲慢,一点儿也不像银幕上的谦和有礼的她,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件事,再次把于丹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2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于丹的事业跌到了低谷。当时她受邀参加北大的昆曲讲座,当时来听讲座的观众,不少人对昆曲颇有研究。在这场非常正式的国粹赏析活动中,于丹竟身穿短裙,画着浓妆,显然不合时宜,让观众有些反感。于丹上台演讲的一句话是“我代表大家”,在座的都是对昆曲有研究的人,她一个对昆曲研究不深的人竟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台下的北大学子发出了唏嘘声,纷纷抗议。最终,于丹被轰下了演讲台,事业彻底被毁。牢记初心,方得始终。

本文标题:于丹简介40字左右(相声演员于丹 个人资料) - 长篇鬼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guigushi.cc/changpianguigushi/50161.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