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额 清末民初南京人过端午:破火眼 戴绒花 画额 - 长篇鬼故事 - 鬼故事网(guigushi.cc)

长篇鬼故事 - 画额 清末民初南京人过端午:破火眼 戴绒花 画额

2023-03-17 09:44:24 阅读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刚刚过去。南京的菜市场里,小商小贩摆姿势在街上包粽子,每个角落的粽子都穿着绿色的芦花衣服,真的很清爽,很诱人。但是年轻人好像太麻烦了,宁愿在便利店买个快餐粽子,也不愿意像老人一样,在家里买粽子叶和糯米自己动手包扎。似乎端午节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了。老人对南京端午节的记忆似乎很迟钝。经过仔细调查,他们似乎不知道老南京的端午节有什么样的民俗。

那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纪念献身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之外,老南京眼中还有哪些充满南京特色的端午节习俗呢?纵观南京的典故,似乎有了一些发现。

端午节破火眼

民国学者胡普安先生似乎对清末民初南京的端午习俗情有独钟。在他的《中国风俗》一书中,他非常详细地描述了那个时期南京人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喝菖蒲,作为情人,无处不在。威宁省每个家庭都用一罐清水,一点雄黄,两块鹅眼钱。全家人都用这种水来清洁眼睛,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避免一年的眼病。并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女人戴各种各样的草花,叫做毒花。把绒虎插在女人的鬓角,丝虎形丢在孩子的背上,孩子的额头涂上雄黄酒做成王形。在房中烧艾灭蚊,中午烧香烛拜神,与亲友相庆。”

据他说,清末民初,端午节时,全国各地的人都吃粽子,喝菖蒲酒,成了AI人,只有南京人例外,他们有相当特殊的端午节习俗,就是“断火眼”,女人戴毒花,插绒虎饰,小孩用绒背做老虎,用雄黄酒画额头,室内烧AI,烧香拜神,和亲友一起过节。

“端午破火眼”,就是每个家庭灌一盆清水,加一点雄黄酒和两块鹅眼钱,让全家人用这水洗眼。据说这样可以保证一年内没有眼疾。所谓“火眼”,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红眼。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急性,传染性强。虽然可以治愈,但是因为治愈后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再接触病人,可能会再次生病,再次被感染。孩子和老人容易得这种病,往往一个人得病,就会引起周围人的广泛感染。清末民初,医疗水平相对较低,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失明,所以人们对这种爆炸性的眼病非常恐惧。端午节时,人们认为“五毒”齐头并进,疾病猖獗,因此预防眼病极其重要。虽然“雄黄”对治疗眼病没有帮助,但人们总是希望借助雄黄的辟邪消灾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眼病,健康安全。

女人戴天鹅绒花

端午节的时候,南京的女人戴上毒花和虎头花,孩子用丝做老虎,这也是老南京独有的。众所周知,在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了南京金运织锦工艺、金箔锻造技艺和金陵雕印技艺之外,南京绒花制作技艺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绒生产始于唐代,明代规模相当大。与云锦丝绸行业有一定关系。云锦在生产过程中,缫丝会留下大量的丝屑。不幸的是,南京民间艺人用这些丝屑对丝绸进行分类捻制,铺在细铜丝之间,搓成粗细不同的丝绒条。然后对各种绒条进行连接、造型等一系列复杂的加工,用镊子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彩色绒花。凤冠饰品,和皇宫皇后一样大,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小巧玲珑,价格便宜。它们永远明亮,一年四季永不褪色,深受女性青睐,成为时代美的象征。在南京绒花制作中,除了官方的绒花作坊外,还有艺人和小商小贩在街巷里制作和出售绒花。这些艺术家手工精致,可以制作许多可爱的天鹅绒花朵工艺品。渐渐地,南京人穿天鹅绒花,这也导致了一些不同的习俗。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妇孺穿上天鹅绒花做成的“五毒花”和“虎头花”辟邪。同样,让孩子在背上绑一个丝老虎形,相当于背一个老虎头,戴一顶老虎帽,借用老虎的力量辟邪,寻求心理安慰。

端午节儿童绘画额头

画量也是南京特有的端午节习俗。端午画的数量与雄黄酒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雄黄是一种中药,也可以用作解毒剂和杀虫剂,是驱鬼杀虫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儿童通常被认为是最容易中毒和生病的,所以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会得到额外的照顾。典型的方法是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一个是用雄黄驱毒,一个是用老虎治邪。

清末民初,老南京也喜欢在端午的时候在房间里烧艾草,用来抽烟驱蚊。在中国古代,当有天灾人祸时,流行病往往会盛行。起初,人们无法理解疾病的原因,认为是鬼神造成的。所以他们常常跪倒在“鬼神”之下,祈求上帝的拯救和魔鬼的宽恕,却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对疾病和流行病的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草药和香药可以避秽消毒的原理,于是就去大自然采集气味芬芳的草药,放在庭院或室内焚烧,用烟避秽驱蚊,追逐流行病。老南京端午节,我们烧艾条熏蒸室驱蚊。我们希望夏天来了,可以避免疫情,和家人一起给自己消毒,这样就可以避免疾病。中午烧香拜神,和亲朋好友互庆,在江南很多地方也很流行。他们都祈求上帝和神灵帮助人们摆脱害虫、瘟疫和疾病,祝福他们的家人幸福安康。

当然,老南京还有一些独特的端午节民俗,胡老师的书里没有提到。例如,儿童“端午打蛋”,南京人“端午吃鸭”,“端午吃黄武”,“端午吃五毒”等。数不胜数,总的思路无非就是做这些事,帮助人们摆脱疾病灾难,辟邪。

或许,从胡老先生书中提到的清末民初的端午习俗,就能看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中国许多像端午节、重阳节这样的季节性节日里,人们试图通过饮食、祭祀、配饰、禁忌等各种民间活动来表达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些避邪的禁忌和禁忌虽然看起来不科学甚至荒谬,但没有事实依据,也没有因果的内在联系。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依然在这种异想天开的希望中乐观地期待着幸福的到来,并最终在水土一方形成一种习俗。

钟政

本文标题:画额 清末民初南京人过端午:破火眼 戴绒花 画额 - 长篇鬼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guigushi.cc/changpianguigushi/18267.html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