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我的梦名言】沈昌:“我的梦想以四个字——无病结束。” - 长篇鬼故事 - 鬼故事网(guigushi.cc)

长篇鬼故事 - 【我的故事我的梦名言】沈昌:“我的梦想以四个字——无病结束。”

2023-01-07 16:06:19 阅读 :

著名出版社沈昌昌于2021年1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90岁。"今天早上6点左右,女儿发现深空在睡觉."沈工生前的朋友、出版人刘晓军这样告诉媒体。

沈昌昌(1931-2021),1931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1951年选出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总经理秘书、主任、副总经理。1986年至1996年,兼任生活、读书、新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此后创业《万象》,退休后活跃在出版界。(新京报记者胡小庆照片)

沈昌昌生前曾担任生活、读书、新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此后创业《万象》,退休后活跃在出版界。他的离开对出版界是一大损失。很多编辑和作家在对主题进行热烈讨论后,在拐到巷子尽头的巴黎饭店吃饱饭,或者在此之前,临时编辑部使用了用电砂锅煮的私立红烧肉。

沈昌昌为现在的出版事业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为此,我们采访了沈昌昌的老朋友、出版人刘晓军。刘晓军和沈昌昌有着30多年的导师友谊,他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出版业和文化界的辉煌时代。在刘晓军眼里,沈昌继承了可以追溯到赵道芬老师的“三联精神”。思想先锋,个性独立,面向大众的话。另外,沈昌昌特别希望知识分子能走出书房,写几张通俗易懂的文章。沈昌昌的这一信念为当时的“文化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3年在新京报采访中,沈昌昌兴奋地对记者说:“我的梦想以四个字——无疾而终。”宋美龄无疾而终,睡觉就完了。这是最幸福的。“现在他在睡梦中去世了,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愿望。

下面从《沈孔格人》、《沈孔和《读书》、《别人沈孔和沈孔自述》四个角度一起回忆这个中国当代出版社的丰碑人物。

沈公齐人:三重书店“扫把和尚”

写文章,肖瑞妍。

沈昌昌晚年的生活是无病无灾、多姿多彩的,困扰多年的白内障也在退休后通过手术完全治愈,视力恢复后,他变得越来越自由。

1996年从生活、读书、新智、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退休后,1998年《三决的义利》的两个《义迪》陆虎、刘晓军创办《万象》杂志后,先后担任了各种职务。

截至2017年月末最后一个星期五,——三联书店传统“《读书》服务日”——沈昌昌也背着自己的双肩包去书店转了一圈,脸上充满笑容。直到看到新书展位没有布置好,他才能板着脸亲自适当地摆放。(莎士比亚)。

沈工的老朋友、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姜晓元第一次见到沈工时对在场的记者说:“我是三联整理工人沈昌昌。”介绍了自己。然后又增加了一句话。“我在扫三重地板。”这样半真半假和正祖的介绍真的符合深空的风格。(莎士比亚)。

但是怀着熟读金庸的心态听到的这句话,在另一个东川—— 《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有一位打扫藏经阁的无名和尚。武艺很强,但并未显露出来。有大智慧,但没有大架子。如果沈昌文从自己的比例上清洗土地和尚,不是吗?

深窗。

那种智慧再愚蠢不过了。与沈昌昌共事多年的《读书》杂志前主编吴斌这样评价这位老朋友。在《八八沈公》一书中,她说:“老沈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和处世之道。他从未把自己包装成陶然性的“正人君子”。相反,以“果然邪恶”的样子对人们闭口不谈“我是商人”。他没有否认自己要出版赚钱。他设计的“《读书》服务日”专栏贴上了“金香”这支笔,相当于“铜臭”。

她记得沈昌用自己的“做生意之路”赚来的费用,提前给编辑部买了复印机、传真机等当时人民出版社办公楼里独一无二的现代设备,还亲手制作了微波炉、咖啡壶来招待大家。

“虽然他招待大家的时候,卫生太差,经常被嘲笑。例如,让我喝咖啡的漂亮杯子上沾了污渍,同事们拒绝使用。(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他说他可以洗。人们认为他的手不比杯子干净,他说他会用肥皂洗手。劳动(董秀玉)笑着说。首先要洗你的肥皂。尽管如此,他还是利用这些大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GASH,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欢心,大大扩大了出版物的作者。”

在同一本书里,卢皓更加坦率地说:“老沈有‘肮脏中毒’,希望他‘吃得乱七八糟,做菩萨’。”由此可见,沈昌不改边幅、不注重卫生、喜欢巴黎餐馆、喜欢吃臭鲭鱼臭冬瓜的形象有多吸引人。

《八八沈公》是为庆祝沈昌昌88岁未遂而编制的挚友。“八婆”、“扒手”和书也充满了心灵窗户的怪癖。写文章的“扒手”大多数是他的后辈或下级,但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张裕尊卑的疙瘩,畅所欲言。

沈昌小胜式的性格决定了当时《读书》编辑部的“不老不小,官不像官,兵不像兵”的氛围,《读书》编辑部的氛围又决定了《读书》杂志的风格

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LkV5FlBM0x3U8?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2" width="640" height="360"/>

《八八沈公》,脉望著,草鹭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沈公与《读书》:“三无掌柜”带了个“三无”编辑部

沈昌文初至《读书》编辑部时,主管《读书》编辑部的领导曾告诉他:“要和作者推心置腹地聊天,最重要的是要装着什么都不懂。”这一点在沈昌文之后的为人处世中始终有所体现:“把一个思想评论杂志《读书》长期坚持下来,读者越来越多(从两三万到十三四万),靠的无非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无能。”

沈昌文从不自称知识分子,也毫不避讳自己银楼伙计的出身。14岁从初中辍学,半工半读考上了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靠做假账、赚小费来维系学费,最终还是断粮肄业。结果却靠着私刻公章,伪造了一封《学习报》社的介绍信,化身记者考上了人民出版社的校对员。这样的出身反而让沈昌文深谙社会运行之道,时刻把自己放空、放低,进而海纳百川。

沈从文孙女沈帆为时年75岁的沈昌文所做漫画“废纸我买!”。这张漫画后来被沈昌文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有趣的是,后来的《读书》编辑部承袭了沈昌文的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编辑部除沈昌文任主编之外,由三位女编辑共挑大梁。而三位女编辑在进入编辑部之前,一位是油漆工,一位是工农兵大学生,还有一位则是卡车司机。

“四个人,一半没受过系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一半根本就是勉勉强强的中学毕业。说起来大家都挺伤心,但却因此而少了点束缚,多了点跑野马的不羁之气;又因此而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也算是不幸之幸。”赵丽雅(笔名扬之水)这样回忆当年的编辑部。

许纪霖笑称这几位编辑是“三无人员”——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没有阅历,只凭自己的能力。他第一眼对沈昌文的印象就不太好:“这哪是一个读书人,分明就是一个剃着板寸的北方大掌柜嘛!”可相处之后,才见识到这个“三无掌柜”的威力,没有一点真本领,哪有资格在名流如云的读书作者圈中端茶送水?

《读书》1979年创刊号,其中包括了李洪林的著名文章《读书无禁区》。后来沈昌文撰文写道:“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

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是真,没有阅历却说不过去。但“三无”却确实是沈昌文与一众编辑总结出的《读书》办刊经验,只不过此处的“三无”指的是“无能、无为、无我”。

王蒙为沈昌文《阁楼人语》一书所作的序言《有无之间》特意提到了这项特质:出版人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的状态,即无先入为主,无偏见,无过分的派别倾向,无过分的圈子山头,无过多的自以为是与过小的鼠目寸光,无太厉害的排他性,无过热的趁机提升自己的动机,才能真正团结住各不相同的作者。

而这,正是沈昌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沈昌文的那种装傻充愣、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的处事态度,和他在做事业时呈现的这种姿态,确实是一种人生大智慧。沈公走了以后,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吴彬在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忆道。

参考资料:

[1]脉望.八八沈公[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2]沈昌文.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8.

[3]姜妍.沈昌文:How happy I am! [N].新京报,2013-11-11.

沈昌文。

旁人说沈公俞晓群:他继承了邹韬奋的三联精神

采写丨徐悦东

新京报:在你眼里,你觉得沈昌文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出版人?

俞晓群:沈昌文是这个时代中国文化界和出版界的标志性人物。他正好处在历史的转轨时期。作为当时三联书店的总经理和《读书》杂志的主编,他在文化建设和思想的先锋性上所起到的作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会铭记沈昌文这样的人物的。

俞晓群与沈昌文。俞晓群,著名出版人,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海豚出版社社长等职务,主持策划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书坊”、“海豚书馆”等丛书。

新京报:那你觉得沈昌文先生在编《读书》杂志和执掌三联书店工作时,为当时的“文化热”具体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他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吗?

俞晓群:沈昌文有一句名言——我不是一个知识分子,我是一个“知道”分子。沈昌文一直坚持着出版人和媒体人的职业精神。他对自己职业的基本定位非常清楚——他是为文化界、学术界和知识分子服务的。

沈昌文本身非常有才学,但在自我定位上,他一直对作者们充满着真诚的服务精神。因此,如今好多人会在怀念他。

另外,沈昌文、董秀玉、范用等那一批三联人都继承了上溯至创办者邹韬奋的“三联精神”。“三联精神”的第一个精神是“思想先锋”,出版人要超越大时代,坚持思想先锋性。“三联精神”要求“个性独立”,这意味着不会加入任何派别和倾向,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三联精神”还要求“为大众说话”。邹韬奋一直坚持说,媒体是要为大众说话的。这个意识一直牢牢地融入到沈昌文的思想当中。在沈昌文晚年的时候,他好几次跟我说,坚持“韬奋精神”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沈昌文还特别希望学者、文化人和知识分子能够走出沙龙,写一些大众能够看得懂的文章。这也是他编的《读书》《万象》以及其他图书在当时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他编的这些书籍,为那时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万象》1998年杂志创刊号。

新京报:那么,沈昌文先生为当下的出版事业留下了什么样的宝贵遗产和文化积淀?

俞晓群:沈昌文的文化积淀属于历史性的积淀。这个积淀肯定不会像落叶一样随风飘散,而会积淀到人们的思想深处。沈昌文让大家知道,思想解放是什么,思想启蒙是什么,出版人和文化人应该做什么事情,文化人和出版人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追求和思想意识。在这些方面,沈昌文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太多的榜样了。

沈公自述:如何将优秀的著作“引进来”?

原作者|沈昌文

摘编|刘亚光

下文摘录自沈昌文回忆录《也无风雨也无晴》,沈昌文著,海豚出版社2014年8月版。

在三联书店筹备期间,陈翰伯已经在为我们考虑出版历史题材的翻译书。此老也是一个平易待我的老民主派。他主动为《读书》杂志写纪念 两周年的文章时,还专门找我这一小干部来征求意见,我至今难忘。他在三联书店筹备期间,就领导我们做了一件大事:中英合作出版《泰晤士历史地图集》。这是一项大工程。但在邓蜀生、杨柏如等同事努力下,只用了三四年时间,这本六百六十幅彩图、三十万字说明的大型图集就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了。

陈翰伯还最早提出重译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由我找董乐山先生着手,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在这同时,又出版了《大地的女儿》(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史沫特莱)、《“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斯诺夫人著)、《安娜•路易 斯•斯特朗回忆录》、《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泰德,阿兰等著)、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王安娜著),等等。一九九一年,又出了《续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著)。

我对李慎之先生“向后看”的意见心悦诚服,而且觉得策略上最可行,当局绝不会因而开涮我。我想找一些有意义的外国老书,但我只会读俄语书,看英语书很吃力。怎么办?当初我在范用领导下做巴金著作的时候,注意到巴老翻译过不少书。我们曾经重印过一些。如《六人》(洛克尔著, 一九八五),《我的自传》(克鲁泡特金著,一九八五),《狱中二十年》(妃格念尔著,一九八九)。到一九九一年,在范用带领下还出版了《巴金译文:选集》。我发觉这些书很好看,于是进一步査看巴老主持的出版社的书目,再査看三四十年代整个上海的翻译书目。由此,意外地发现了美国作家房龙的书,再进一步去找原书。几经研究,我觉得他的《宽容》最符合当前需要。我们多少年来,特别在“文化大革命”的年头, 受的教育都是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现在当然要改变,要提倡宽容,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自由、更多生机和活力。从此以后,宽容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须。我们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本美国五六十年前的通俗著作,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出版后那么受欢迎,中译本一下子印了五十六万册。它后来甚至被列入高中语文教案。

以后又翻译了一些房龙著作。如:《漫话圣经》(一九八八),《人类的故事》(一九八八)。很想把房龙的书全翻译过来。但觉得有些对我们的“思想解放”直接作用不很大。于是又去发掘别的外国旧书。不久,也从老上海的出版品中发现了茨威格。我首先着手组译他的《异端的权利》,一九八六年出版后影响也很大。这本书中刻画了一场为“异端”争取权利的“苍蝇撼 大象”的斗争。尽管说的是西方五百多年前的事件,原书出版也已有七八十年,但对刚从“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中清醒过来的中国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使我们知道集权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到了何等样的程度。八十年代在谈及过去时有“多数的暴政” 一说,这就是要求社会能保护少数人的言论自由。这本书适应了中国读者这方面的精神需求。

《宽容》,[美] 亨德里克·房龙著,迮卫 / 靳翠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9月版。

接着,又出了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个政治家的肖像》《昨日的世界》。遗憾的是,起先我们没有找到德文原书,只能从英语、俄语转译。外国老书的原本有时找不到。名翻译家施咸荣知道这事,也伸出援手,设法帮我们从美国免费运来许多美国的图书馆淘汰的旧版书。

这方面的选题越做越大。后来,脑筋动到外国驻华使馆等单位身上。由于当初罗孚老先生的引荐,我知道五十年代香港有个“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过不少有价值的译自英语的美国经典作品。我很费劲地找到一些,读后大感兴趣。不仅其中大多数是所谓美国的“老书”,符合我们的要求,而且不少书译笔奇佳,例如张爱玲的译品。我如获至宝,赶紧同美国有关单位联系。他们也十分配合,不仅免版税,而且还能提供补助。我那时不敢要美国人的补助,特别是据说这家出版社有美国情报系统的背景,怕犯错误,后来想出 一招:让他们买不少书,实际上同补助差不多。后来还想出版“英国文化丛书”,却一事无成。英国人不肯理我,大概是因为我的English实在太差劲了。

但我究竟是会一点俄语的,当然要关心俄文书。忽然,有一个机会让我见到一本俄文新书:《情爱论》。它不是老书,但讲的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算是老故事。这本书的中译本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出版,印了一百二十万册,使得我们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这本书是一个保加利亚作家用俄文写的。他引了很多马克思的著作。书中主要论点是说,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过肉欲,因为肉欲是爱情的唯物主义基础。我们谈马克思主义什么都要谈到唯物主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怎么能否定肉欲呢?怎么一谈起肉欲就好像犯罪。讲情爱,讲肉欲,这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非常犯忌的事情。现在一下子“拨乱反正”了。

2014年,沈昌文参加新京报年度好书致敬礼,为年度好书作者杨天石颁奖。

我之选译这本书也有自己的研究基础。我关心这类问题由来已久。我在前面说过,五十年代中,潘光旦先生来人民出版社洽译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名著吸引了我的注意,便开始阅读。1960 年,我从俄文翻译了《列宁给全世界妇女的遗教》(蔡特金著),开始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中外文材料。我意外地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其实是一贯热衷讨论情爱包括肉欲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有不少这方面的材料。如一八六七年他给恩格斯的信里就引述了雷尼埃关于生殖器的诗,可惜在中文版《全集》里一律照印原文,不译成中文。可这反而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用当年在河北高碑店农村学的法语基础知识,左手査字典、右手查文法,耐心研读一过,不胜惊讶之至。

那么我现在当然要想法重印潘光旦先生的名译《性心理学》。但我怕三联老人批评,于是请他们信任的老文人戴文葆先生当编辑。以后不久,又安排重新出版三联老书:《性健康知识》。《性健康知识》是老革命董秋斯所译,当然老革命不会反对。如果反对,我一定反唇相讥,说他们不尊重老人。尽管我在选题上层层设防,但出于我的怯懦性格,还是在翻译书上做了手脚,主要是对内容做了删节。也许这手脚非做不可。

出《情爱论》《宽容》,都有删节。删到了一本《第三次浪潮》身上,激起了舆论界的巨大反响。这本当代外国人写的书,是在上面那位领导人讲话不久以后出的,我本来就不放心,所以出版方式是:限国内发行。但书中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话,我一律删去。这一删,引起了轩然大波。研究者发现书中把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话都删了, 认为这样一来不是把此人美化了吗?他们由此指出,这是错误的。我们很赞成乃至欣赏学者的批评,但是,出当代的翻译书,舍此还有别的办法吗?

撰文 | 肖舒妍;徐悦东

摘编 | 刘亚光

编辑 | 李永博;王青

校对 | 刘越

来源:新京报

本文标题:【我的故事我的梦名言】沈昌:“我的梦想以四个字——无病结束。” - 长篇鬼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guigushi.cc/changpianguigushi/12183.html

相关文章

  • wwe韦德巴雷特 曾经很牛的韦德·巴雷特,离开WWE之后去哪了?

    在10月2日, What Culture职业摔角联盟(后面简称WCPW)的宣布了,前WWE洲际冠军韦德·巴雷特出任他们联盟的总经理。说到这个What Culture职业摔角联盟,他的成立并不久,但是有不少的曝光率。在国外有个网站叫What Culture.com ,他在数年前开始增加了WWE相关的内容,收获了大批粉丝。然后在有了...

    2022-12-26 长篇鬼故事
  • 齐月宾个人资料简介 齐月宾人物简历

    人物基本资料一、齐月宾个人资料简介齐月宾个人资料齐月宾个人简介性别:女生肖:狗名字拼音:Qi Yue Bin星座:双鱼座繁体:齊月賓净身高:169.21公分网名:恐研匹脆皮看人物体重:123.41公斤民族:土族最高学历:专科个人血型:AB型爱吃的食物:爆炒牛头肉、炒...

    2022-12-08 长篇鬼故事
  • 火星上有生命痕迹:好奇号发现火星上出现了咸水湖的痕迹

    对于太阳系的行星,除了月球之外,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火星,不管是火星探测器还是关于火星的研究都有很多,有些科幻片也是以火星为题材,那么究竟为何火星会受到人们如此大的关注呢...

    2022-11-01 长篇鬼故事
  • 驴肉怎么做好吃 驴肉怎么做好吃又简单的做法

    驴肉的好吃做法有:小炒驴肉、驴肉蒸饺、酱香卤驴肉、土豆炖驴肉、红焖驴肉、驴肉火烧、砂锅驴肉等。驴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比其他的肉类要强出很多倍,而且口感也非常有韧劲。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驴肉的好吃做法!  小炒驴肉做法步骤:  1、准备好驴...

    2022-12-08 长篇鬼故事
  • 悬疑故事之黑色钟声

    【悬疑故事之黑色钟声】简介:一、探奇遇害嗡嗡的钟声来自色空寺,响荡千里。那钟声像佛门钟爱的曼陀罗花一样盛开,沿着色空山色空寺向下飘散,山径上的羊齿蕨、狗尾草、牛耳黄等植物随着钟声的方向起伏波动,仿佛被虔诚而慈悲的...

    2021-06-21 长篇鬼故事
  • 国乒决赛女一团夺冠 孙颖莎成最大赢家

    今晚,国乒奥运模拟赛女团项目收官,由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组成的女团一队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由顾玉婷、陈幸同和孙铭阳组成的女团二队,登顶冠军。至此,“小魔王”孙颖莎成为本次模拟赛女子项目最大赢家,成功加冕三冠王称号。...

    2022-11-11 长篇鬼故事
  • 梳妆台

    【梳妆台】简介:一我叫李维,我今年二十二岁了,下面我想和你们说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不管这个事情看起来距离正常的生活有多远,但是我想我还是要把它写下来。如果哪天我疯掉了,被送到精神病院了,我所说的话就都没有人...

    2021-10-18 长篇鬼故事
  • 杨超越反驳薛之谦!

    为了实现综艺与公益相结合、助力复工复产的目标 ,综艺节目《神奇公司在哪里》真人秀随之播出,本来是一件好事,结果却让人看出了异样的氛围。原因就是节目中杨超越和薛之谦之间的对话引起了网友热议。...

    2022-12-03 长篇鬼故事
  • 【仁显皇后】韩国宝藏女演员——《仁显王后》朴河善与众不同的池城美

    仁显皇后相关介绍,我想关心韩愈,入坑十多年了。但是第一次知道朴河善,正视这位演员的演技和美貌是《短腿的反击》情景喜剧,没错。其《搞笑一家人》的第三部分,在韩国称为《Highkick》系列。 这部电视剧实际上在《搞笑一家...

    2022-12-09 长篇鬼故事
  • 母亲去世两周同城女儿未发现 离母亲家仅15分钟车程

    日本一女儿回家拿东西意外发现母亲去世,而根据日历上的标注,可以推测其母亲应该是在两周前死亡。 @何润锋_新闻人 采访到女儿,她介绍自己家离母亲家仅15分钟车程,自己有两周多未与母亲通过电话。当被问到自己多久见一次母亲,女儿含糊其词。...

    2022-11-30 长篇鬼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